服務熱線:
18027120927
我單位擬推薦“高強度低模量親水種植體系統(tǒng)的研發(fā)及應用”項目及候選人申報第五屆廣東醫(yī)學科技獎,特進行公示,公示期:2023年6月_15_日至2023年6月_21_日,公示期內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您向(推薦(完成)單位具體部門)反映。
聯系人及聯系電話:李雁飛
推薦(完成)單位名稱:廣州貝奧吉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附:公示內容(應包括如下方面)
廣東醫(yī)學科技獎醫(yī)學科學技術獎、醫(yī)學科學技術普及獎推薦項目:
1.推薦獎種
2.項目名稱
3.推薦單位
4.推薦意見
5.項目簡介
6.客觀評價
7.推廣應用情況
8.知識產權證明目錄
9.代表性論文目錄
10.完成人情況,包括姓名、排名、職稱、行政職務、工作單位、完成單位,對本項目的貢獻
11.完成單位情況,包括單位名稱、排名,對本項目的貢獻
廣東醫(yī)學科技獎申報公示信息
1.推薦獎種 | 醫(yī)學科技獎 |
2.項目名稱 | 高強度低模量親水種植體系統(tǒng)的研發(fā)及應用 |
3.推薦單位 | 南方醫(yī)科大學 |
4.推薦意見 | 材料真實可靠,公示內容無爭議。同意推薦該項目申報第五屆廣東醫(yī)學科技獎一等獎。 |
5.項目簡介 | 由于歐美國家在種植牙前沿技術方面的壟斷,國產種植體的研發(fā)和生產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tài),造成種植體成本價格虛高、民眾“種牙貴”的局面,成為民生痛點。該問題引起國家高度重視,于“十三五”期間提出,應系統(tǒng)加強種植體等醫(yī)用重大戰(zhàn)略性產品的技術攻關。為突破國產種植體研發(fā)生產的關鍵技術壁壘,在“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fā)計劃”資助下,第一完成人帶領團隊研發(fā)出“高強度低模量親水種植體系統(tǒng)”,取得了系列原創(chuàng)性成果:1、研發(fā)高強度種植體用四級純鈦TA4G,結合種植體內連接微結構優(yōu)化,顯著提高種植體系統(tǒng)力學性能。2、率先提出“骨-種植體界面生物彈性匹配”理論,設計應力合理分布的種植體外部構型,解決種植體頸部骨吸收問題。3、通過“多級微坑表面構建+功能溶液浸泡”的創(chuàng)新技術,提高種植體骨整合效率;提出“超光滑表面構建和功能離子注入”復合處理技術,實現種植體穿齦區(qū)生物密封及良好的基臺抗菌性。4、開發(fā)種植修復輔助骨替代材料及可降解止血材料,加速骨愈合,縮短種植周期。本項目獲十余項國家專利,成果轉化為“NT種植體系統(tǒng)”,已獲國家醫(yī)療器械注冊證,在全國推廣使用,獲得較高經濟社會效益。本項目相關研究成果在ACS Nano、Bioact Mater、Chem Eng J等國際權威雜志上發(fā)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0余篇。20篇代表性論文影響因子總計187.981分,受同行正面引用2100余次,獲得較大學術影響力。本項目的第一完成人,先后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并連續(xù)兩年入選全球頂尖前十萬名科學家排行榜,在口腔醫(yī)學領域學者論文學術影響力排名中位列全國第5名,獲評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
6.客觀評價 | 申請團隊針對已有種植體系統(tǒng)在臨床應用時面臨的諸多問題,基于高強度四級純鈦TA4G研制、骨-種植體彈性匹配外部結構設計、高親水抗菌種植體表面改性等技術創(chuàng)新,研發(fā)出“高強度低模量親水種植體系統(tǒng)”;同時輔助研發(fā)骨替代材料及可降解止血材料。從理論基礎、設計研發(fā)、制造技術、臨床效果等層面都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理論基礎及設計研發(fā)層面,本項目在相關領域發(fā)表SCI論文50余篇。20篇代表性SCI論文IF共計187.981分,受同行正面引用2100余次(附件7.5)。針對種植體基臺抗菌功能的相關研究被引達到1700余次,被評為ESI高被引論文及熱點論文。制造技術層面,第一完成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與NT種植體系統(tǒng)生產單位江蘇創(chuàng)英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緊密合作,完成了產品的機加工、激光刻字、表面處理、滅菌前包裝、輻照滅菌等關鍵特殊工序的處理;項目進展期間企業(yè)完成噴砂、酸蝕生產線的升級,穩(wěn)定了批量種植體生產工藝,同時對現有酸蝕工藝進行了針對性調整,優(yōu)化了種植體表面形貌。臨床效果層面,NT種植體系統(tǒng)及相關產品已于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等公立醫(yī)院及通策醫(yī)療、泰康拜博口腔、美奧口腔等私營醫(yī)療機構推廣應用,用戶試用報告顯示:NT種植體系統(tǒng)植入牙槽骨內與牙槽骨產生骨結合后具有較強的固位性和穩(wěn)定性,手術簡單,成功率高,愈合時間短,使用壽命長,具有高咀嚼功能,修復后外形可與自然牙相媲美,價格較國外產品具有更高經濟性價比。
|
7.推廣情況 | “NT種植體系統(tǒng)”于2017年7月申報臨床試驗倫理,于2020年8月在上海市東方醫(y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三家公立醫(yī)療機構完成臨床試驗,得到“安全性良好、種植修復效果良好”的正面評價。產品于2020年進入量產階段,已于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等公立醫(yī)院及通策醫(yī)療、泰康拜博口腔、美奧口腔等數十家私營醫(yī)療機構推廣應用,產品在修復效果、性價比方面獲得一致好評。自2021年“NT種植體系統(tǒng)”正式銷售以來開始獲得可觀經濟效益。 |
8.知識產權 | 專利1. 一種種植牙系統(tǒng) |
專利2. 一種激光3D打印的個性化基臺 | |
專利3. 一種一體式牙種植體及其制備方法 | |
專利4. 一種牙種植體結構及牙種植體系統(tǒng) | |
專利5. 一種種植體表面親水性的處理方法 | |
專利6. 低模量高強度親水牙種植體親水性表面處理裝置 | |
專利7. 一種可促進骨細胞長入的牙種植體 | |
專利8. 一種三維多孔復合支架及其制備方法 | |
專利9. 一種具有促進骨修復功能的可吸收骨蠟及制備方法 | |
專利10. 一種能夠使用杯管組件的血液離心機 | |
9.代表性論文 | 論文1.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behavior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Ti6Al4V ELI |
論文2.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Ti6Al4V ELI alloy porous structures | |
論文3. Investigation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rnary compound Mg11-xZnxSr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nd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 |
論文4. Influence of layer number 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behavior of the TiN/Ti multilayer coatings fabricated by high-power magnetron sputtering deposition | |
論文5. The mechanisms of graphene-based materialsinduced programmed cell death: a review of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programmed necrosis | |
論文6.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organic-based nanomaterials and biological membranes | |
論文7. Endothelial Barrier Dysfunction Induced by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Their Mechanism of Crossing the Endothelial Barrier | |
論文8. Self-assembly chitosan/gelatin composite coating on icariin-modified TiO2 nanotubes for the regulation of osteoblast bioactivity | |
論文9.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anoparticl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 |
論文10. GO-based antibacterial composites: Application and design strategies | |
論文11. Nanopart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Oral Biofilms: Current State, Mechanism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spects | |
論文12. Electrochemically derived nanographene oxide activates endothelial tip cells and promotes angiogenesis by binding endogenous lysophosphatidic acid | |
論文13. Icariin activates autophagy to trigger TGFβ1 upregulation and promote angiogenesis in EA.hy926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 |
論文14. Insights into the angiogenic effects of nanomaterials: mechanisms involved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 |
論文15. Effects of carbon-based nanomaterials on vascular endothelia und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teractions,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 |
論文16. Oxidation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 via Cellular Redox Signaling Modulates Actin-Mediated Neurotransmission | |
論文17. Periosteum structure/function-mimicking bioactive scaffolds with piezoelectric/chem/nano signals for critical-sized bone regeneration | |
論文18 Key Role of Microtubule and Its Acetylation in a Zinc Oxide Nanoparticle–Mediated Lysosome–Autophagy System | |
論文19. The mTOR/ULK1 signaling pathway mediates the autophagy-promoting and osteogenic effects of dicalcium silicate nanoparticles | |
論文20.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NPs Mediate the Macrophage Response and Modulate BMSC Osteogenesis | |
10.完成單位 | 單位1. 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為項目主要負責單位及第一完成單位,承擔十三五重點研發(fā)計劃,為新型種植體的研發(fā)提供相關技術的研究基礎及理論依據,協助公司進行產品研發(fā)、升級及轉化,對科技創(chuàng)新中所列1-4項創(chuàng)新點均做出突出貢獻。是代表性論文4、12-15、17、20的通訊作者單位。) |
單位2.江蘇創(chuàng)英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江蘇創(chuàng)英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主要完成“NT種植體系統(tǒng)”產品的專利申報、成果轉化、規(guī)范化規(guī)?;?生產加工,對創(chuàng)新點2、3有突出貢獻。是專利1、5、6的專利權人。) | |
單位3. 北京市春立正達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春立正達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協助江蘇創(chuàng)英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完成種植體初期研發(fā),協助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完成促成骨產品的研發(fā)及產品轉化。北京市春立正達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分別是專利3、4、10的專利權人。) | |
單位4.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作為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承擔單位之一,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提供新型種植體研發(fā)相關技術的研究基礎及理論依據,對創(chuàng)新點1、2做出貢獻。是代表性論文3、4的通訊作者單位。) | |
單位5. 廣州貝奧吉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貝奧吉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新型骨替代材料及可吸收骨蠟材料的專利申報、成果轉化、規(guī) 范化規(guī)?;a加工,對創(chuàng)新點4做出貢獻。是專利8、9的專利權人。) | |
單位6. 深圳市家鴻口腔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家鴻口腔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生產及銷售新型種植體系統(tǒng)相關種植體基臺、種植體導板及 配套種植設備,對創(chuàng)新點3做出貢獻。是專利2的專利權人。) | |
單位7. 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為新型種植體用鈦基材料研發(fā)提供研究基礎及理論依據,對創(chuàng)新點1做出貢獻。是代表性論文1、2的通訊作者單位。) | |
11.完成人
| 完成人1. 邵龍泉(教授/主任醫(yī)師,工作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完成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在該課題支持下,組織負責項目的整體設計和實施。提出“微量元素精細調控”思想,對創(chuàng)新點1中TA4G純鈦絲材的研發(fā)有突出貢獻,是代表性論文4的訊作者。參與創(chuàng)新點2中種植體構型設計,與創(chuàng)英公司合作,為其提供臨床相關意見。對創(chuàng)新點3、4中的理論研究有突出貢獻,是代表性論文5-20的末位通訊作者,帶領團隊利用相關理論革新種植體表面修飾技術,并研發(fā)新型種植輔助修復生物材料。) |
完成人2. 盛立遠(研究員,工作單位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完成單位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共同參與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合作提出“微量元素精細調控”思想,共同研發(fā)TA4G純鈦絲材,獲得其鑄錠熔煉、成分優(yōu)化、絲材工藝、中溫軋制、棒絲材批量化和熱處理工藝的等數據,是代表性論文3的共同通訊作者,代表性論文4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與創(chuàng)英公司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點2中種植體外部構型的設計。) | |
完成人3. 郭瑞(副研究員,工作單位廣州貝奧吉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廣州貝奧吉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提出創(chuàng)新點4中“促血管化成骨”的材料研發(fā)思想,負責新型骨替代材料及可降解止血材料的產品研發(fā),是專利8、9的主要發(fā)明人。) | |
完成人4. 錢曉錦(注冊高級經濟師,工作單位江蘇創(chuàng)英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江蘇創(chuàng)英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參與中TA4G純鈦絲材的轉化應用,對創(chuàng)新點1有突出貢獻,是專利1的主要發(fā)明人。參與創(chuàng)新點2中種植體外部構型設計。負責種植體表面修飾改性的產業(yè)化實施,對創(chuàng)新點3有突出貢獻是,專利5、6的主要發(fā)明人。) | |
完成人5. 許奎雪(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北京市春立正達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北京市春立正達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創(chuàng)新點2中種植體外部構型設計,并參與促成骨富血小板血漿制備設備的研發(fā)設計生產,是專利3、4的主要發(fā)明人。) | |
完成人6. 吳珺蓉(主治醫(yī)師,工作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完成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參與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參與構建高親水種植體表面,參與創(chuàng)新點3中的種植體系統(tǒng)表面功能化改性構建,負責種植體親水性表面的研發(fā)。參與創(chuàng)新點4中的新型骨替代材料的研發(fā),負責新型骨替代材料促血管化成骨的生物學效果驗證,是代表性論文7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論文6、12、14、15、16的主要作者。) | |
完成人7. 高峰(無職稱,工作單位深圳市家鴻口腔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深圳市家鴻口腔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創(chuàng)新點1中種植體基臺設計,并負責種植體基臺及相關種植設備的成果轉化及生產銷售,是專利2的主要發(fā)明人。) | |
完成人8. 陳江平(中級工程師,工作單位北京市春立正達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北京市春立正達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
完成人9. 閆星辰(副研究員,工作單位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完成單位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參與研發(fā)TA4G純鈦絲材,獲得其鑄錠熔煉、成分優(yōu)化、絲材工藝、中溫軋制、棒絲材批量化和熱處理工藝的等數據,是代表性論文1的第一作者,及代表性論文2的共同通訊作者。) | |
完成人10. 常成(工程師,工作單位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完成單位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參與研發(fā)TA4G純鈦絲材,獲得其鑄錠熔煉、成分優(yōu)化、絲材工藝、中溫軋制、棒絲材批量化和熱處理工藝的等數據,是代表性論文1的主要作者,及代表性論文2的第一作者。) | |
完成人11. 張艷麗(副研究員,工作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完成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對創(chuàng)新點3有突出貢獻,主要提出構建種植體親水表面的改性研發(fā)策略,是代表性論文8的第一作者。負責創(chuàng)新點4中的新型骨替代材料的研發(fā)和性能測試,是代表性論文15的第一作者。) | |
完成人12. 劉文靜(副主任醫(yī)師,工作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完成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對創(chuàng)新點4有突出貢獻,主要提出“促血管化成骨”的材料研發(fā)思想,負責生物活性玻璃核心材料的設計,負責新型材料促血管化成骨的機制研究,是代表性論文12、14的第一作者。) | |
完成人13. 趙夫?。?/span>副教授,工作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完成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對創(chuàng)新點4有突出貢獻,主要提出“促血管化成骨”的材料研發(fā)思想,負責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發(fā)和三維多孔支架的構建,及可降解止血材料的開發(fā),是代表性論文17的第一作者。) |